2017年,小花27岁,被诊断为抑郁症。
当时的她,自我评价十分低,得不到爸爸妈妈的认可和支持,找不到生活的意义。
小花生活在一个三线城市,在一家企业做前台。
自从患上抑郁症,小花每天都感觉疲惫,回到家只想躺着。偏偏她又要强,常常和曾经的自己比照,越比越不满意现在的自己。
曾经,小花十分注重身段管理,常常练瑜伽和舞蹈,生病后就再没力气做运动,胖了近20斤。
小花怕被目标嫌弃,总是试探性的询问:“我是不是又丑又胖?你还喜爱我吗?”
目标总是说:“没问题啊,我照料你就好。”
在小花患病期间,目标非但没有嫌弃她,还无微不至照料她,而且劝她辞去职务休息一段时间。
可是,抑郁症患者最不愿放过的是自己,小花也是如此。
她很难心安理得接受别人照料,总觉得自己拖累周围人,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快点好起来。
每次接到母亲的电话,小花不敢多说自己的病况,由于母亲会说:“你看你不听咱们的话,现在过成什么样子了?”……
病况得不到了解,反而被埋怨和责备,这加深了小花的自责,她变得软弱敏感。
医生建议小花做心理咨询,所以小花找到了我。
由于身处不同城市,咱们经过电话进行咨询。记住最开始的几次咨询,几乎难以打开任何话题,面临我的提问:“这让你想起了什么?”、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?”
小花总是回答:“不知道。”
虽然内心有些着急,可是我告诉自己,她的防护是在传递一种信息——她还没有准备好探索。
意识到这点后,我更稳定的陪着小花沉默,在她说不知道时,耐心等待,告诉她不知道也没关系,总有一天这些东西会自动浮出水面。
---厦门心理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