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说:“我警醒不倦,我像屋顶上孤单的麻雀。”
麻雀是一种很普遍的鸟,体型不太大,分布在全国各地,不管城市乡村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。
诗人把自己形容如同麻雀一样的孤单,当别人都在安眠的时候,他却毫无睡意,独自哀鸣。
通过诗人对自己心情的描述,有几个问题我们要深思。
第一、如果不是受伤,麻雀岂能哀鸣?
麻雀不受伤,可以在树枝上 、在房屋顶、在田园间自由的飞翔;它们可以在小区内、在菜园中、在房前屋后自由的觅食;也可以飞到窗户前,向内张望,三五成群,尽情的欢聊,自由的歌唱。
但当它们受伤了,不管是双脚还是翅膀,身体的疼痛难忍,不能让它尽情的歌唱。
眼看同伴自由的飞翔,孤单的心情怎能不彷徨?身体心灵的伤痛,只能哀鸣忧伤。
第二、如果麻雀不是缺食,岂能哀鸣?
有人羡慕麻雀可以自由自在欢声歌唱,却没有办法换位思考,体恤麻雀的心肠。
有话说:“子非鱼,焉知鱼之乐 。” 意思就是你不是鱼,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?
麻雀没有积蓄,它们也会面对生活的需要,粮食充足的时候,它们天天可以肚腹满满;当寒冬临到,大雪盖地之时,它们也常面对胃中无食之境。
面对寒冬之境,面对少食之难,面对人们冷漠之心,它们怎能不哀鸣?
第三、如果麻雀不是孤单,岂能哀鸣?
原本父母、妻子、儿女欢聚一堂;清晨起来,飞上枝头欢声歌唱,夜晚安歇,不为明天愁怅。
灾祸忽然临到,父母儿女都已离去,妻子也已把命丧,留下孤单的自己,在屋檐上独自承受心灵的伤痛,无人能够体会绝望的心情。
第四、麻雀如果不是衰败,岂能哀鸣?
年日一天一天的过,岁月如梭,麻雀渐渐老去,身体也慢慢的衰败。
从前可以飞上大树的枝头,高楼的檐顶,毫不惊慌;如今只能趴在窝内,探出脑袋,向外张望。
虽然羡慕身强力壮的同族,但自己年老体弱,机能衰败,只能是有心无力,暗自忧伤。
谁能体恤诗人的心肠?我们也有如麻雀一般的彷徨,愿我们少点冷嘲热讽,多点宽容体谅。
如果不是遭遇痛苦忧伤,面对缺衣少食,心灵孤单无助,谁又岂能哀鸣?谁不愿意快快乐乐,欢声歌唱。
愿我们都存仁爱之心,能帮就帮,深信爱心不会落空,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
---厦门心理咨询